20100727103218701846.jpg gold.jpg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10921 16:41:43)

亞洲民眾現在購買實體的黃金白銀又多了一個新管道!這個網路交易平台由瑞士YOUnique公司所設計,民眾直接在網路平台下單購買,而黃金白銀的產品則是瑞士鑄造廠Argor Heraeus製造完成並刻上獨一無二的編號後,連同保證書透過FedEx(聯邦快遞)全球最大的運輸公司及全程保險服務,安全地直送民眾的家中。

這家瑞士公司貼心的服務不僅於此,為了解決一般民眾在購買黃金白銀後擔心儲存、安全及稅務的問題,瑞士YOUnique公司提供民眾可以將購買的黃金白銀儲存在全球最安全的瑞士金庫中。日後,民眾就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需要取回黃金白銀。

為了滿足民眾對於黃金白銀因保值、避險需求及價格波幅變動的擔憂,民眾也可以選擇”瑞士黃金白銀儲蓄計畫”。與台灣金融機構的”黃金存摺”形式一般,不同之處在於民眾透過瑞士黃金白銀儲蓄計畫的每個月美金25元開始”零存整付”,即可”存到”實體的黃金。同時,民眾可以選擇台灣金融機構沒有提供的”白銀存摺”。

瑞士知名鑄造廠Argor Heraeus向來以和各地銀行,特別是歐洲、亞洲及中東金融機構合作為名,舉凡是UBS(瑞士銀行)、Credit Suisse(瑞士信貸)、台灣銀行等,皆是鑄造廠Argor Heraeus產品的客戶。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交易集散地,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是倫敦貴金屬交易過程中扮演品質認證最重要的公信機構;而瑞士鑄造廠Argor Heraeus於1961年被LBMA承認為世上品質最好的鑄造廠。

文章標籤

gold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x.jpg d.jpg  

 金價近來跌跌不休,但從過去四十年的變化可知,金價上漲,反映了美元價值縮水,這是金價長期走勢不可忽視的指標。 

黃金價格近來一路震盪下跌,隨著每盎司不斷跌破一千八百、一千七百美元後,「金價將崩盤」的「黃金泡沫論」也越來越盛。這些說法對嗎?

短期金價的未來走勢難以預估,但證諸歷史經驗,長期金價的走勢卻相當明朗。

美元仍會貶 顯示金價暴跌只是短暫


四十年前的八月,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當時一美元可以買三十五分之一盎司黃金(即一盎司黃金價格為三十五美元)。在黃金與美元脫鉤四十年後的今天,一美元只能買約一千六百五十分之一盎司黃金。

也就是說,現在的一美元,只能買到一九七一年時約兩美分的黃金(一美元等於一百美分),這四十年來美元價值等於縮水了九八%。

金價上漲,反映的是美元真實價值減少。過去四十年來金價就是反映這個趨勢。若照「黃金泡沫論」的說法,那麼金價將暴跌,意味著美元真實價值將提高,這是從「黃金泡沫論」必然會得到的結論。

但是,四十年前美國的負債不比今天高,「印鈔還債」的急迫性並未像現在這麼迫切,在這種狀況下,四十年來美元的價值尚且縮水九八%。如今美國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達負一一%、聯邦政府債務占GDP的比率將近六五%,都處於自一九五○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印鈔還債」的可能性比以前更高,由「黃金泡沫論」推出的結論,卻是美元價值將會提高—— 套句中國鐵道部發言人的「名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黃金泡沫論者」是信了!

事實上,黃金和美元的差別,就在於前者是不受政府干預,而後者卻會受政策影響。

政府難干預 黃金保值仍有其空間


各國政府可以大印鈔票,壓低利率,但是他們都無法影響黃金價格。印鈔機永遠印不出黃金,各國政府想要黃金,只能到市場上去買—— 而且也只能按市場價格去買,政府只能接受市場決定的黃金價格。

因此,若相信政府干預可讓經濟脫離困境,自會相信在政府干預影響下的資產值得持有。然而若認為政府干預比不干預更糟,那麼要想選擇一個不受政府「有形之手」影響的資產,除了黃金別無選擇。

本篇文章由獨立理財人員Younique GOLD Justint Wu編寫

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
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即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文章標籤

gold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ilverpricegoldprice.com  

前進地底一千公尺,黃金礦脈 

 
全球黃金之旅的第一站,我們飛往澳洲奧蘭治,這個人口三萬的小鎮,因淘金熱而崛起,
在這裡,我們實地走訪礦坑,很艱難採礦過程中一探供應內幕。
 
文●吳修辰
 
黃金供給有多吃緊?《商業周刊》決定前往全球第二大產金國──澳洲,一探究竟。
這一天,我們坐上金礦公司的員工專機,歷經一小時十分鐘的飛行,從墨爾本來到奧蘭治(Orange),它位壓雪梨西方約二百五十公里,是只有三萬人口的小鎮。
 
 
來到百年產金小鎮....
專訪全球成長最猛的採礦公司
 
這個城市,崛起於一八五一年的澳洲淘金熱。
奧蘭治的鄰近小鎮發現了澳洲內陸的第一個金礦,使得奧蘭治成為黃金交易中心。當時,這裡土地上隨手撿起的一個石塊,裡面都可能含有黃金。
 
一百六十年後,奧蘭治仍是澳洲的黃金重鎮,但黃金卻從地面隨時可得,變成要深入一千一百公尺,才能找到礦脈。
這個小鎮的最大雇主,就是全球矚目的黃金巨擘──金礦生產商紐克雷斯特(Newcrest mining)。
 
紐克雷斯特堪稱全球黃金供給端,最具代表性的縮影。它是澳洲第一大,全球市值第三大的金礦公司,過去五年,它的市值成長三七四%,居全球同業之冠。它以高產出、高效率聞名,因而成為全球知名黃金基金核心持股,例如貝蘭德世界黃金基金、天達環球黃金基金的表現,都與它息息相關。
 
全球最大黃金基金經理人韓艾飛(Evy Hambro)形容,紐克雷斯特堪稱「目前金礦採勘能力最強的金礦公司」。
 
 
親臨採礦現場....
一座價值兩兆金山在我腳下
 
 但,像它這樣高產出的公司,並不多見。
與五年前相比,紐克雷斯特的黃金產量,增加超過一百二十萬盎司;但全球第一大金礦生產商巴里克(Barrick),同期間卻減少近一百萬盎司。
 
紐克雷斯特位於奧蘭治的黃金礦區,正象徵著黃金供給歷史的演變及挑戰。
紐克雷斯特執長雷格.羅賓森(Greg Robinson)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指出,「因為礦脈的含金量級數越來越低,礦脈也越來越深,為了要將地底的礦脈資源挖出來,要耗費更多的能源與其他原物料,探勘金礦的成功率在過去五十年來也越來越低。」
 
雷格分析,未來這個趨勢仍將持續下去,如果全球原物料持續上漲,就會使得金礦公司的成本上升,獲利面臨瓶頸。這也是為什麼有不少礦場停止運作,黃金供應吃緊的原因。
 
開採有多難?我們再深入礦區解謎。
 
從奧蘭治小鎮中心出發,經過二十分鐘一路毫無人煙的車程,我們抵達澳洲最豐富的地底黃金礦脈,紐克雷斯特有的凱帝亞山谷(Cadia Valley)礦區。
 
當我踏上凱帝亞山谷礦區,等於是站在一座價值新台幣兩兆元的金山之上。
 
因為在我腳下,蘊藏著四千三百七十萬盎司的黃金儲量。若以金價每盎司一千六百五十美元計算,價值超過新台幣二兆一千億元。
 
見證採金困難.....
礦坑越挖越深,探墈難度變高
 
這是紐克雷斯特在全球十個黃金礦區中,最大、也最先進的一座。來到這裡,印證了雷格所說,黃金開採三難的第一難:黃金礦坑越來越深。
這裡,總計有三個礦坑計畫,分別為凱帝亞山丘(Cadia Hill)、瑞吉威(Ridgeway)、凱帝亞東區(Cadia East)。
 
當我入進山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凱帝亞山丘上,可從地面直接挖掘的明礦式礦坑(Open Pit),從地面可看到一個人工挖掘的大洞,目前深度達六百五十公尺,礦坑周圍以螺旋狀的方式,讓一台要價新台一億二千萬的大型卡車從地面,往地底開去。
 
紐克雷斯特投資人關係部門主管華納(Steve Warner)說,隨著礦坑越挖越深,黃金儲量越來越少,運送含有黃金礦砂的大卡車數量,從最早的二十四輛,減低到現在的十七輛。這是凱帝亞山谷礦區最早開採的礦坑,金礦開採壽命只到二○一三年。
 
第二個黃金礦坑瑞吉威,是現在澳洲規模最大、最深的地下礦坑(underground)。它從地面延伸至地底一千一百公尺,等於從地面往下挖兩座台北一○一大樓高度。
 
第三個黃金礦坑是即將在明年動工的凱帝亞東區,是澳洲未來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黃金礦坑,將深入地底一千九百公尺,約三.七座台北一○一大樓高度,再創澳洲最深的地下礦坑紀錄。
 
此區三個礦坑的開發過程,也反映出黃金礦脈的第二難:黃金探勘難度越來越高。雷格指出,一家金礦公司的價值,端視其擁有的黃金礦脈存量而定。 因為金礦存量,代表金礦公司未來的成長空間。
 
瑞吉威礦坑的壽命只有八年,主要的黃金位於地底三百至一千一百公尺之間,它的開發成本為澳幣五億四千萬元。但更深的凱帝亞東區礦坑,它的黃金分布在地底六百公尺至一千九百公尺之間,開發成本比瑞吉威大增近四倍!
 
 
進入地底隧道....
配備重十公斤,溫差逾二十度
 
為了進入瑞吉威,我穿上亮橘色的礦工裝,戴上重達十公斤的工作皮帶,左邊綁著像便當盒外殼的緊急呼吸裝置,右邊則裝著一個隨身照明設備,連結至安全帽上的電燈。
資深員工開著休旅車,載著我們以時速二十五公里的速度,開進瑞吉威的隧道。
 
這時是南半球的冬季,地面溫度不到五度,但在地底一千公尺處,有著大型送風機,將乾淨的空氣從地面一路打進地底,使得地底的溫度維持在相對舒適的二十八度左右。但若在夏季,地底溫度將飆高。
 
礦區員工如同橘色螞蟻,穿梭在地底三百至一千一百公尺之間的地道中,透過機器將一堆堆不起眼的黑色礦砂,放上七公里長的自動輸送帶,運送至地面,再經過處理廠,將金砂從黑色礦砂中提煉出來。
 
凱帝亞山谷礦區總經理瓊斯(Craig Jones)說,這裡是高度科技化礦坑,只要九百名員工,可每天生產一千五百盎司黃金(市值逾新台幣七千萬元)。
 
身負重物在地底工作並不好受,但卻讓這九百名員工,成了奧蘭治最富有的一群人。卡車司機、地底礦工,年薪澳幣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三百萬元),若不在這裡工作,該鎮最好的工作年薪不過澳幣六萬元。
 
從這裡,看到了黃金開採的第三難:黃金含量越來越低。
 
瑞吉威平均每噸礦砂的開金含量為○.八一公克,凱帝亞山丘只有○.四公克,兩座礦坑的黃金儲量與含量平均起來,每噸礦砂生產黃金○.六一公克。等於一兩重的項鍊,約需六十二公噸礦砂提煉。
 
○.六一公克,比五十年前的平均每噸礦砂減少七九%、比三十年前減少六五%、比十年前減少五五%。
 
黃金含量越來越低,代表開採成本越來越高。
 
這裡的高科技化,讓凱帝亞山谷過去一年每盎司黃金開採成本為澳幣四百五十五元(約合四百七十五美元),是紐克雷斯特全球十個黃金礦區中最便宜的一座。
 
相較於紐克雷斯特位於澳洲西部的特爾弗(Telfer)礦區,每盎司生產成本高達澳幣一千二百七十元(約合一千三百二十六美元),是凱帝亞山谷的三倍。
 
未來供應挑戰....
新礦脈更偏僻,拉高開採成本
 
華納解釋,凱帝亞山谷礦區的員工都來自奧蘭治居民,公司不用再負擔員工吃、住與交通成本。但在西澳的特爾弗,原是不毛之地,從道路、房屋、城鎮,到員工一天三餐、來回機票,全都公司埋單,開採成本大增。
 
特爾弗礦區的挑戰,也是全球各大金礦公司的挑戰──發現新礦區多位於不毛之地、開採成本大幅提升。
 
再以紐克雷斯特位於非洲象牙海岸的黃金礦坑為例,由於政治內亂,一度被迫關閉,二○一一年度全年只開採出不到五萬盎司黃金(編按:該公司二○一一年會計年度至今六月底),使得每盎司黃金開採成本飆升至澳幣一千五百零二元(約合一千五百六十九美元)
 
黃金供給的吃緊與短缺、在紐克雷斯特分布於全球五個國家、十個礦區中得到了印證。
 
這反映渣打銀行研究全球三百七十五座黃金礦坑的開採成本推估,二○○九年,全球已開採的金礦平均每盎司開採成本達九百五十美元,若再加上未來將加入量產的黃金礦坑,則黃金價格要拉高到每盎司一千九百五十美元,才能給予金礦公司足夠的利潤誘因,增加黃金供給量。
 
因此渣打預估,黃金價格三年內將上看兩千美元,未來十年,在需求大為增加下,將上看五千美元。
 
這個金價的預估聽來像天文數字,但對雷格來說,一點也不驚訝。
 
「我想,匯率市場的不穩定,讓黃金成一種新的資產類別,對大多數人來說,買進黃金就像是買進一種對抗不確定性的保險。」雷格指出,在美國實施第二次量化寬鬆(QE2)之後,全球央行對黃金的需求,幾乎要大過一般民眾消費需求,歷史罕見。
 
雷格的想法,正引導我前往黃金之旅的下一站:英國倫敦,一窺全球黃金交易市場中最大買家──各國中央銀行的算盤。
 
摘自商業周刊第1238
文章標籤

gold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U100lg.jpg  

1. 各國對黃金的需求已達到歷史高點!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報告, 於2010~2011年, 市場的黃金需求已達到十年新高3,810噸, 比去年同期增加10%的增幅

2. 全球黃金的開採供給量並未增加

3. 中國不斷購入大量黃金

4. 現今黃金價格還是還是不敵整體通膨增幅

5. 黃金熊市之說,始終被證明為無稽之談

6. 美國政府公債已達歷史新高, 今年的財政預估將可看見債務增幅最大的一次, 將近2兆新債的增幅, 或整體已達美金15兆4千7百60億, 這是美國於二次世界大戰首見國家赤字超過國民生產毛額

7. 搶購黃金熱潮已於全球迅速展開

文章標籤

gold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家負債多了,鈔票也多了;鈔票多了,生活日常用品也貴了;日常用品貴了,食物也貴了;

食物貴了,就讓肉雞快點長大,牛羊快點變大隻,所以基因改造的玉米大豆要取代牧草及­大地食物。

食物便宜了,人類健康出問題了;健康出問題了,人類就少一點了。這就是國王控制奴隸的方法!

存金買金,買真正的食物不被紙張貨幣所控制~~直購瑞士黃金。

文章標籤

gold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